医生: 60岁后防肌少症, 不用都做, 练好3种动作就可以了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0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人一上了年纪,很多毛病就像悄悄摸进门的客人,刚开始没啥动静,等你发现时,已经在屋里呆了一阵子。肌少症就是这样,不疼不痒,没啥大动静,却悄悄地把人“掏空”了。说白了,就是肌肉一天天地减少、变弱,力量跟不上,连站起来、提个菜篮子都觉得费劲。

其实肌肉不是年纪大了才会掉的东西,而是用进废退。年轻时不注意锻炼,年纪大了就更容易被“偷走”。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醒过,肌少症现在已经成了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。不光影响走路、做事的能力,还大大增加了摔倒、骨折、住院的风险。严重的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。

很多人以为只有瘦弱的老人才会得肌少症,其实不是。胖人也能得,因为脂肪多了,肌肉没力气支撑,结果反而更危险。有研究发现,那些看起来白白胖胖的老人,肌肉量其实可能比瘦人还低,力量也更差。这种情况叫“肥胖性肌少”,更容易被忽视。

现在的研究已经很清楚了,60岁以后,肌肉量每年大概会下降1%到2%,肌力下降得更快,可能每年3%都不止。到了70岁以后,这个速度会加快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年纪越大,问题越严重,最后发展成肌少症,就不是简单的“没劲”了,而是会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。

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开始掉肌肉了呢?其实身体是会发出信号的。

比如走路变慢了,以前10分钟能走完的路,现在要走15分钟;提水做饭的时候容易手抖、没力气;坐在椅子上要借助手撑一下才能站起来。这些小动作,都是早期的提示。如果忽略了,就可能一步步走向真正的肌少症。

说到这里,很多人会问,那是不是要去健身房,每天举哑铃、拉器械?其实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。根据2024年中国老年肌少症防控指南,只要坚持练好3种动作,就足够了,不用花钱报班,也不用设备,家里就能练。

第一个动作是“坐起练腿”。坐在椅子边上,不靠椅背,双手抱胸,然后站起来,再坐下。这个动作看着简单,其实是训练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,对提高下肢力量特别有效。刚开始可以做5次,慢慢增加到10次甚至更多。每天坚持做两轮,腿部力量会慢慢回来。

第二个动作是“靠墙站立”。把背贴在墙上,脚跟离墙大概十公分,整个人像贴画一样贴着墙站着。这个动作能激活背部、核心和臀部的肌肉,帮助改善站姿、稳定性,还能预防驼背和跌倒。每次坚持30秒,逐渐增加到1分钟。很多人做完这个动作,会觉得整个人都“挺”起来了。

第三个动作是“扶墙抬腿”。手扶着墙站稳,一条腿慢慢往后抬,然后放下,换另一条腿。这个动作看起来轻松,其实能很好地锻炼臀部和大腿后侧的肌肉。肌肉力量增强了,走路就更稳,摔倒的风险也会降低。如果觉得太容易,也可以在腿上绑个小沙袋,增加点阻力。

这三个动作,其实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,把核心肌群和下肢力量稳稳地抓住了。坚持几周下来,不仅站得稳、走得快,连整个人的精神气也会不一样。就像给老旧的房子打了个地基,虽然外观没变,但结构更稳了。

光靠练动作还不够,吃也要跟上。肌肉是靠蛋白质长的,如果每天吃不够,练得再多也白搭。很多老人有个误区,觉得年纪大了就该吃清淡,结果一整天吃的东西,连50克蛋白质都不到。

其实60岁以后,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.2克蛋白质。比如一个60公斤的老人,每天就要吃到70克左右的蛋白质。

蛋白质不只在肉里,鸡蛋、牛奶、豆腐、鱼虾都算,而且吸收率也不错。特别是早餐,别光喝稀饭、吃馒头,最好加个鸡蛋或一杯牛奶。肌肉的生长就像盖房子,砖头(蛋白质)得一趟趟送上来,不能光靠晚上一顿。

除了吃和练,还有一点也很重要,就是不要久坐。老年人很多时候一坐就是一上午,看电视、打牌、发呆,腿一动不动,肌肉就开始“偷懒”。建议每坐半小时就起来走一走、伸展一下。哪怕只是从客厅走到厨房,也比一直坐着强。

再来说个冷门但特别关键的问题:睡眠。研究发现,睡不好会影响肌肉的恢复和生长。晚上睡得浅、容易醒,身体修复的过程就会受影响。尤其是深睡眠时间不够,身体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会大大降低。建议睡前两个小时别吃太多、别看手机,把卧室灯光调暗,这样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。

顺便提一嘴,现在临床上也开始研究用一些抗老药物来延缓肌肉流失,比如二甲双胍、维生素D补充等,但这些都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咱们自己别瞎用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最靠谱的还是规律锻炼、吃够蛋白、保持良好的作息。

肌少症并不是一种“病”,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反映。不动、不吃好、不休息,肌肉自然就跟着下坡了。但只要肯动、肯练、肯调整,哪怕年纪大了,肌肉一样能涨回来。现在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,通过简单的训练,肌肉量和力量都能明显改善,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。

国家卫健委也在推动“积极老龄化”政策,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提供免费的体适能课程、健康筛查和营养指导。咱们自己也要跟得上,不能老觉得“老了就该躺着歇着”,那可是给肌少症“递刀子”。

说到底,60岁以后能不能活得有劲儿、有样儿,关键就在于愿不愿意把身体“用起来”。不用全身去折腾,只要练好这3个动作,吃对东西,动一动、睡好觉,肌肉就能留得住,生活也能过得稳稳当当。

参考文献:

[1]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.老年肌少症诊疗指南(2024年版)[J].中华老年医学杂志,2024,43(3):217–223.

[2]许建萍,刘云,王晓敏.老年人肌少症的营养干预研究进展[J].中国临床营养杂志,2025,33(2):85-89.

[3]李俊,张莹,孙英.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影响研究[J].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2024,39(4):420-425.

声明: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,仅用于健康科普,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,若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